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,无人机植保技术凭借其高效、精准的优势,正逐渐成为农业植保的重要手段,在享受无人机带来便利的同时,我们绝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药物中毒风险。
无人机植保作业时,操作人员需要与农药密切接触,农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,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防护不当,很容易引发药物中毒,在调配农药时,若未佩戴专业的防护装备,如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等,农药的雾气或粉尘就可能通过呼吸道、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,从而导致中毒症状。
在无人机的装填与喷洒环节,也存在诸多风险点,如果在装填农药时不小心溅到身上,而没有及时清洗处理,残留的农药会持续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,进而引发中毒,在喷洒过程中,操作人员处于农药扩散的区域,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,农药会随着空气流动被人体吸入,增加中毒几率。
药物中毒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,轻者可能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,这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,降低工作效率,重者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、抽搐甚至昏迷,严重威胁生命健康。
为了有效预防药物中毒,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做好防护措施,在整个作业过程中,要全程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,防止农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;佩戴厚实的手套,避免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农药;护目镜也必不可少,可防止农药溅入眼睛,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农药调配,调配完成后及时清理残留农药,并妥善处理调配工具。
作业结束后,操作人员要尽快更换衣物,仔细清洗身体,特别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部位,确保彻底清除身上残留的农药,要定期对无人机设备进行清洁维护,防止农药残留对设备造成损害,同时也避免残留农药在后续作业中再次扩散。
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也应加强对无人机植保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,提高他们对药物中毒风险的认识,掌握正确的防护和操作方法,才能在充分发挥无人机植保技术优势的同时,最大程度降低药物中毒风险,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安全、高效进行,让无人机植保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,为粮食丰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
发表评论
无人机在植保作业中虽高效便捷,但需严防药物泄露与操作不当导致的中毒风险。
无人机植保作业,安全为先:警惕药物中毒风险,智控飞行亦需谨慎操作。
添加新评论